近日,《經濟日報》刊發《更好把握產業融合發展趨勢》一文,指出產業融合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全球經濟增長和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同時也反映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消費升級對產業發展演進的深刻影響。
近年來,我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步伐不斷加快。一些大型制造業企業向服務業轉型,取得顯著進展,許多服務業企業的業務邊界向制造業滲透延伸。但也要看到,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仍面臨發展不平衡、協同性不強、融合深度不夠以及政策環境、體制機制難以完全適應發展進程等問題。主要表現為:兩者的戰略對接不足,融合方式單一、融合環節較少,利益聯結松散,主導企業少、帶動能力不強,相關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更好把握產業融合發展趨勢,需以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為重要抓手,進一步深化兩者的業務關聯、鏈條延伸、技術滲透,積極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推動產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
一方面,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演進規律和創新規律。既要明確不同產業的屬性、責任、功能與使命,又要認清形勢、揚長避短,發揮整體效能,注重互動發展。在實踐中,需體現戰略性、宏觀性、全面性、系統性、多層次性、動態性等特點,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有利于產業融合的體制機制與政策環境,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精準定位、深化分工合作,實現多方位多層次多環節融合。特別是要推動戰略理念、核心業務流程、組織方式、商業形態、公共設施、關鍵要素等各層次的深度融合。推動服務型制造向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高端化、精細化、智慧化、綠色化、品質化、體系化發展,催生一系列新技術、新平臺、新模式和新業態,著力解決制造業與服務業協同不足、銜接不暢、模式滯后、缺乏統籌等問題。
另一方面,要分類施策、分步推進。近期和中期來看,需使融合創新成為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可積極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在重點領域形成一系列深度融合的實踐案例,形成一批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龍頭企業;提升先進制造業的研發效率、設計水平、產品競爭力,著力降低生產成本、單位增加值物流成本等;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提升制造業服務化水平;大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提升先進制造業供應鏈安全水平,推動產業互聯網與產業生態建設。長期來看,要全方位提升制造業的研發、設計、創新能力,全面提高生產效率、物流效率、供應鏈管理能力,全面推進服務型制造發展,打造一批世界級產業互聯網平臺、供應鏈服務企業,提升現代服務業國際競爭力。
基于我國制造業體系完整、服務業類型豐富以及發展水平不一等現實情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具體路徑具有多樣性、探索性、創新性等特點。比如,制造業企業可基于核心技術優勢拓展專業的社會化服務;以制造業流程外包促進制造和服務供應鏈一體化;推動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與系統解決方案服務的制造與服務全價值鏈集成;促進基于智能化產品和裝備的制造與服務功能一體化;實現基于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制造和服務資源整合;推動基于客戶深度參與的產品個性化定制;拓展基于研發、創意、設計、品牌等服務優勢的生產制造網絡等。
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涉及領域廣泛、影響深遠,可優先選擇若干重點領域,力爭實現突破。比如,加強研發設計創新服務,創造先進制造業的需求空間;重視智能運維服務,提升先進制造業的綜合價值;建立檢驗認證體系,完善先進制造業的產品質量管理;升級現代物流體系,提高先進制造業物流供應鏈效率;加速電子商務創新,保障先進制造業的價值實現;發展新型金融服務,優化先進制造業的資源配置;升級節能環保服務,推動綠色制造;發展工業文化旅游等。
還要看到,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進一步深化改革,為產業融合提供更好的體制機制保障與政策激勵。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通過需求引導、利益激勵、競爭機制等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形成有利于融合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科技創新政策、教育培訓體系以及標準、統計體系,完善產業監管體系與監管機制,做好經驗總結與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