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的業務流程
下面將討論以,方案集成模式,工作的4PL的業務流程。
1.業務流程圖(見附圖)
2.可行性及效益分析
可行性分析主要是研究4PL是否有能力承接客戶訂單上要求的物流服務業務。首先,需要對訂單的有關內容進行確認,一方面是關于客戶本身的內容, 包括客戶的身份鑒定,客戶的信用額度等。另一方面是關于訂貨的具體內容,包括貨物的送貨地、目的地,貨物的品種、數量、尺寸、重量、體積、取貨時間及到貨時間等等。其次,需確定是否有能力提供訂單上所要求的物流服務,是否擁有或控制合適的運輸載體,是否擁有滿足上述條件的可供選用的供應商。如果不同時具備以上條件,4PL需征求客戶意見,了解客戶是否同意對訂單上的有關內容作一定的調整。如果可以,則根據調整后的內容重新進行可行性分析,否則,拒絕承接此業務。
效益分析包括社會效益分析和經濟效益分析,只有效益綜合分析結果可行,才有必要承接此業務,否則,4PL需征求客戶意見,了解客戶是否同意對訂單上的有關內容作相應調整。如果可以,則根據調整后的內容重新進行效益分析,否則,拒絕承接此業務。
3.優化決策
當確認客戶訂單后,將基于3PL供應商的現有服務,在滿足客戶要求的前提下進行優化決策, 在實現客戶滿意的同時,達到4PL效益最大。
(1) 路徑優化選擇。結合現有業務的配送情況,運用路徑優化理論,如最優路徑算法、遺傳算法、混合遺傳算法等,對從送貨地到目的地的路徑進行優化選擇。
(2) 運輸載體選擇。根據貨物的具體尺寸、體積、重量、對溫度濕度的要求以及客戶對時效性的要求、客戶可承受的費用、4PL的運輸總體安排等,分析選用運輸載體。有時需要在考慮運輸載體的條件下,重新對路徑進行優化選擇。
(3) 3PL供應商評價。建立3PL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滿足以上條件的3PL供應商進行綜合評價。此外,3PL的評價指標體系應隨著時間作動態調整,評價結果將隨著物流業務的進行,按照各個3PL供應商的表現而不斷進行修正。
(4) 3PL供應商選擇。在3PL供應商綜合評價的基礎上, 對3PL供應商做出選擇。這里一方面要使用一定的方法對提出的模型給予優化,提出可供選擇的各種方案。另一方面,可能對前述的路徑選擇結果和運輸載體選擇結果做出一定的調整。
(5) 效益綜合評價。建立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此項物流服務業務進行綜合評價,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需要對路徑、運輸載體、3PL進行反復優化選擇"最終找出在當時條件下的最滿意方案。此外,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應隨著時間作動態調整。
4.實施決策
(1)下達3PL物流業務指令:根據前面的優化決策結果,與3PL供應商聯系,簽訂協議,下達相關物流業務的指令。
(2)跟蹤供應商物流指令執行情況:這是一種3PL供應商物流業務執行情況的信息反饋。3PL供應商可以在網上實時更新相關物流業務的執行情況,便于4PL的管理及客戶查詢。
(3)客戶物流服務查詢與反饋:客戶可以隨時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查詢物流服務執行情況,包括是否已經執行,如果已執行,何時開始執行,目前已經執行到什么地步,執行情況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等。物流服務任務是否結束應以客戶確認為準,同時,盡可能多征求客戶的意見和建議,為業績評價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也有利于不斷提高物流服務水平。
(4)根據客戶物流服務訂單的說明,適時向財務部門下達應收款指令,記錄每個應收款項,以便為客戶關系管理和總的財務系統核算所用。根據每個具體的物流業務合同規定,向財務部門下達應付給各個3PL供應商的應付款指令,記錄向各個3PL供應商的資金流通情況,以便為3PL供應商評價和總的財務系統核算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