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吳官正新著《閑來筆潭》,其中《肝膽相照的幾位朋友》一文,專門有一節寫的是“正直能干的黃懋衡”。
她這一生,航空是專業,信息化是愛好,物流業是責任。
一部車,10年跑了33萬公里,考察調研,勞累奔波,為的是江西物流;78歲高齡,心不言退,熱情似火,諍言依然,為的是江西發展。
在同事們的眼中,她是個領軍人物,能凝聚起大家的力量,推動江西物流向前走。
在她心中,物流讓她歡喜讓她憂。有起點沒終點,她還會干下去。
觀念的誤區
大數據時代走來,中國電商物流升級換代異軍突起。江西物流再不能漫步于“交通運輸”的傳統觀念和初級階段。
彭春蘭:“物流”一詞是舶來品。二戰紛飛的炮火中,當美軍大批彈藥、軍衣、罐頭等各種軍需物品,高效有序地送到前線或者后方,“物流管理”應運而生。二戰結束后,美國商人又提出了“企業物流”的概念。此后物流業風生水起,再生了三方物流,乃至四方物流。這些詞匯的進化,印證了觀念引領價值,顯示了流通效率終于與生產效率相輔相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今天,大數據引發的社會變革正在日益顯現。由馬云領銜的“菜鳥網絡科技”,志在謀劃中國的千億物流網。在這場打造電商物流新版圖的風云際會中,江西準備好了嗎?
黃懋衡:過去我很少涉足經濟領域,2008年金融危機后,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計劃陸續出臺,其中唯一的一個非制造業就是物流業。鑒于我過去一直關注信息技術的應用,也鑒于我退休之后,還擔任了省交通運輸與物流協會的名譽會長,在這兩條必然的運動軌跡交匯點上,就產生了我對現代物流信息化關注的偶然。其結果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各級文件一大堆,現實情況不太妙。
首先是觀念上的距離。
物流應該包括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七大要素,屬于生產性服務業范疇。
可很多人對物流的理解,還停留在兩個觀念誤區中:
誤區之一:認為只要提高交通運輸能力就能帶動物流業發展。于是在“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要致富,先修路”的傳統觀念帶動下,致力于通高速、修碼頭、建機場等等方面。當然交通是物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但這畢竟不是充分必要條件。君不見:在我省的高速上有相當多“留下過路錢”的過客,或撒歡回家的“空車”,甚至有些路段“前難見古人,后難見來者”。無怪相關部門要求解釋:為什么我省有如此優越的區位優勢,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排全國第9位,而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卻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可見它們之間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現以學生用的教材為例,試說明物流的內涵遠不止交通運輸。是的,印刷廠需將印刷裝訂好的教材運輸到新華書店的物流倉庫。在這里先將教材裝卸、搬運,分類碼垛堆放。開學前,堆積如山的教材需要按學生的年級、人數,分政史地、數理化美等分類,完成防水包裝、捆扎,再貼上識別標簽等工序,經過再次搬運、裝卸后,配送到各地的學校和書店,與學生見面。現在列舉的教材,是一種比較好“伺候”的物品,它不怕積壓、不懼冷暖、不是鮮活……但也存在物流的其他共性問題,例如需要全面考慮裝載的內容和配送路程是否匹配優化?回程是否可以搭載?如何降低空載率,以減少物流成本等等。
誤區之二:認為引進大型制造業項目、引進大型商貿綜合體就會自動帶動物流業。古人亦知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服務業的重要性。當今土地、勞動力的優勢風光不再,原料、零配件、產成品能否及時、安全的出入,已成為投資者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行、減少廠區倉儲面積、加快資金周轉的關鍵。佛山陶瓷業大量轉移到高安八景,若其400條生產線全部投入運行,將有近億噸的物流進出;南昌百世特太陽能玻璃薄膜板的產能若達1吉瓦時,也需要1萬輛20噸的集裝箱進出。小到“煌上煌”每天都要為成百上千家專賣店,按各自預定的品種和數量配送;大到江鈴30萬輛汽車生產線有上萬種的物品需要適時供應。由此我們能感受到:物流業不僅是服務業,它還是投資環境,而且也是實體經濟。
近年來電商異軍突起,大大地改變了商貿的經營模式。有人走進時裝店只是為了試穿、找手感;“打醬油”從當下時髦用語樸實轉身,變成實實在在的網上買醬油。在電商競爭中,有一個重要的打拼條件就是配送速度。然而地球人都知道,沒有足夠合理的倉儲布局,速遞不能只靠“踩油門”來實現。難怪馬云在打造完“天網”后,宣布“退休”,僅僅18天后,又全力以赴布控物流“地網”。
2012年7月,國家領導人在視察成都傳化公路物流平臺后指出:“生產決定流通,流通也會決定生產。貨暢其流可以促進消費,進而擴大生產。我們在認識上必須更加重視流通。物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依靠信息技術做大做強,形成網絡,就可以上一個新的臺階。”
面臨的窘境
正確的思路來自清醒的認知。觀察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往往能從文化視角追根溯源。物流業面臨的種種窘境,似乎在散文《江西老表》中找到了注解。
彭春蘭:看到這幾年大街小巷送快遞的員工,最有趣的變化是他們的裝備,從自行車到三輪車,再到小面包車。近三年全國快遞業務年均增長50%以上,網購興起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電商物流正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預計,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必然要求供應鏈管理特別是物流業加快現代化步伐。但從我省現狀看,面臨這股發展強勁勢頭的卻是諸多窘境。
黃懋衡:劉上洋發表的散文《江西老表》,分析了江西老表有幾個特點,如溫和守矩而缺乏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有小聰明但缺乏大視野,會讀書但缺乏創造力等等,我看對分析物流業發展問題也能有所啟發。讓我們共同揚長避短吧。
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則是變化的根據。
先從內因方面看:江西物流業的從業人員,雖然也十分關注外界物流業的變化和進步,但在改變自身物流現狀上仍有兩個思想關卡難過。一是小打小鬧,愛耍小聰明。自以為有個臨街店面、在某條線路上有一些相對固定的貨源需求關系、有幾個信得過的有車族哥們,平時收支平衡,略有結余。但有時為了多賺一些,于是“富貴險中求,惡向膽邊生”,超載、超速、疲勞駕駛的動作也會多一些。難怪有的地方,以能大量改裝掛車自豪。二是“寧當雞頭,不當鳳尾”,難以抱團發展。他們很難接受信息共享。所以江西在近兩萬家“散、小、多、弱”物流企業中,幾乎沒有自主品牌的物流企業。
再從外因方面看: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是相對的,政府領導對物流業發展的重視程度,是由領導者內因決定;但對江西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而言,其又是外因。現代物流業的績效主要見諸于整個產業鏈,所以不能完全以它自身產生的利稅論“英雄”,甚至由此低估了它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低估了它在反映一個地區綜合實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更不能因為它牽涉面廣組合難度大、需要協調的矛盾復雜、經濟回報率慢、政績顯示度低……而回避矛盾。上述種種,都使得外因“窘境”時有發生。例如:物流業領導體制是一個眾多部門參與的議事機構,一年開次把會,各說各的,不能形成決議,更無法檢查問責。11個設區市也各有千秋,垂直管理還是網格化管理尚無定論;政府工作報告中列舉的物流項目,尚有一些名不副實、動作遲緩,甚至紋絲未動的情況。相比之下,2010年9月河南省在江西省召開的中博會上,舉辦了“現代物流業與中部崛起論壇”,會議形成的觀點是——“中部崛起,現代物流業是支撐”。福建省在交通運輸部的支持下,投資幾個億成立了信息中心,綜合了海陸空各方面物流信息。對此我們似乎有所遜色。
產業鏈缺失
客戶和消費者需要更便捷周到的服務,物流企業期望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要實現共贏,核心是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打造全產業鏈。
彭春蘭:有物流企業承諾一日三送、四送,北京的消費者甚至當天網上下單當天收到貨。這樣的快速是建立在完備的物流平臺基礎上。從目前看,我省物流業存在產業鏈和信息化的雙重缺失,致使走不快也做不大。插上這雙翅膀,才能把江西物流業推向“高速路”。
黃懋衡:我很欣賞下面的這段表述,即:現代物流應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和物流裝備,有機整合七大物流環節,以實現物流運作一體化、信息化、高效化。以此將整個產業鏈環環相扣,使物流業對廠家、對商家、對客家,都能服務到家。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新華物流想學上海華環物流交易市場,司機交驗身份證、駕駛證、車輛行駛證后,可到觸摸屏上查到所需貨源信息;貨源經紀人將貨源信息如去向、重量、體積等,發布在交易大廳租賃的攤位上方的顯示屏上;交易大廳將所有信息實時綜合分類整理,在大屏幕和觸摸屏上公布并及時更新;同時對交易雙方的誠信進行監督。然而,新華物流在經過三年多的調研、論證、軟件開發、籌建、招商后,目前選址仍處于猶豫不決的狀態。
銀燕物流園很早就把傳化物流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交易大廳的建筑結構、停車場的選址等都極其相似。但業務大廳里的大型LED顯示屏,卻是漆黑一片。物流園區業主不管物流只管物業。
長運將京山物流交易場所遷至小蘭大通興發,貨源經紀人增加了3倍,停車場面積也有適度的集中和擴大,但是信息集中共享仍是一片空白。和廣州林安物流園相去甚遠。
上述三個事例,說明了我們的差距。當然我們也有亮點,如郵政速遞面對電子商務風暴的興起,借助自己固有的陣地優勢,嘗試了自建倉儲,為省內上千家加油站內便民店配送日用品。這家企業還主動請纓,為江鈴4S店配送汽車各類零配件,大到發動機,小到專用螺釘,一應俱全。又如九州通藥業物流將制藥廠與藥店、醫院之間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環環相扣,實現了無縫銜接。這一切都貫穿了信息技術的應用,當然在這背后是物流從業人員思想認識的前衛。我們也從他們的實踐中看到了希望。
出路的必然選擇
走大型化、社會化、專業化之路是必然選擇,推動競爭、創新、實干,更需要整合資源的胸懷,凝聚起抱團發展的力量。
彭春蘭: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江西的物流業,更多的企業實際上只是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間租來的屋子和一部電話,墻上再貼上一些物流信息表的托運部。改變“散、小、多、弱”的現狀迫在眉睫,否則,在新一輪中國物流大提速中,我們會又一次與機遇擦肩而過。
黃懋衡:當前我省物流業的發展必須齊心協力,奮起直追,迎難而上。
首先,輿論廣宣傳,上下有共識。對上要引起領導對發展物流業的認知和重視,真抓實干。對下引起廣大群眾對物流業的關注,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基層視察座談,了解廣大藍領物流從業人員工作的艱辛,如節假日快遞等;了解在現代物流業中高科技的應用,如對煙花爆竹產供銷全程進行全方位安全監控等;了解8月1日將實施的“營改增”政策的利弊,如中小企業開具抵扣證明很難、與地方財政關系疏遠等等;了解物流現行法規政策的執行情況等等。
其次,既請外來的“和尚”傳真經,又育自家的“漢子”創新路。如浙江省在金華和義烏之間的金義新區,零地價劃出1500畝地給馬云,作為其在全國8個電子商務物流地網工程的老大。我們可否邀請該團隊來贛,在這塊物華天寶之地,牽著我們過河。對我們自家實力較強的綜合型物流企業,也要在政策上、資金上扶持其做大做強,創出江西的品牌。有的要學習廣州林安四方物流的運作模式,不求本身具有運力和貨源,但求掌控運力和貨源信息,提供雙方信息的交換環境,保證信息的可靠性。有的可學蘇州天天快遞、江西郵政快遞,對某些產業群提供切實的第三方物流服務。
再次,政府要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政府對全局性的物流規劃一定要有具體的實施辦法,要定期檢查,不可束之高閣,形同虛設,無人問責。希望政府安排省信息中心直接掌控物流的公共信息:及時公布國家相關政策,公布全省水、路、空的運力實時情況及物流企業基本情況、相關科研教育機構的基本情況等。另外也希望政府能把經營多年、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的洪城商圈當做抓手,將改造提升任務步步落實,在改造中凝聚力量,在提升中增強信心;或以華南城的物流供應鏈為題,避免重蹈洪城商圈之覆轍。
江西的“物流夢”是什么?讓我們在清醒中環顧周圍,讓我們在冷靜中審視自己。記住我們是全國物流網上的一個節點,我們必須承擔著全國物流網的任務。我們在服務,我們一定要令我們的服務對象心滿意足。
嘉賓名片
黃懋衡 女,1935年生,福建閩侯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58年西北工業大學畢業,曾任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副院長、院長,教授;1993-1999年任江西省副省長;1999.1-2007.1任江西省政協副主席;1997-2002年任九三學社江西省委主委。現任江西省交通運輸與物流協會名譽會長。
特約主持人名片
彭春蘭 女,1948年生,江西安福人。高級記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在江西日報社從事新聞采編工作37年,歷任副總編、副社長、總編輯。原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副主任委員;江西省記協副主席、江西省散文學會會長。南昌大學、江西師大商學院等高校客座教授。